来源:奥泰利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25-02-17 14:49:10 [举报]
老旧小区抗震加固高延性混凝土技术应用研究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以砌体结构为主的老旧小区房屋老化严重,已不符合现行标准要求,针对城市老旧小区的特点以及补抗震加固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应用新型材料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经济效益, 动城市有机更新的进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主要内容
加固效果显著
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模拟地震)结果表明:采用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单面(面层厚度10mm)加固受损砌体结构,结构在9度罕遇地震下基本无损坏,未产生明显可见裂缝。
1)二层临街商铺砌体结构
2)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受损砌体结构
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单面(10mm)加固
9度罕遇地震下未产生裂缝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方式相比,具有四大优势:
节省材料70%
节省工期70%
节省综合造价30%
不改变建筑物外立面
等效抗压强度 equivalent compressive strength
试件单轴受压试验时,采用等效受压荷载计算所得的平均抗压强度。
2.1.7 等效抗压韧性 equivalent compressive toughness
试件单轴受压试验时单位体积的变形能,可作为高延性混凝土抗压韧性的评价指标。
2.1.8 等效弯曲强度 equivalent flexural strength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采用等效弯曲荷载计算所得的抗弯强度。
2.1.9 等效弯曲韧性 equivalent flexural toughness
试件弯曲韧性试验时等效弯曲强度与挠跨比的乘积,与等效弯曲强度一起作为高延性混
凝土弯曲韧性的评价指标。
2.1.10 材料强度利用系数 strength utilization factor of material
考虑加固材料自身变形能力砌体及在二次受力条件下其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所引
入的折算系数。
2.1.11 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合成纤维的力学性能
项 目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N/mm2
) ≥1200
初始模量(N/mm2
) ≥30.0×103
断裂伸长率(%) ≥7.0
4.1.4 合成纤维的密度、熔点、吸水率等主要物理性能参数宜经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
合成纤维可按表 4.1.4 取值。
表 4.1.4 合成纤维的物理性能
项目 聚丙烯腈纤维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粗纤维 聚酰胺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截面形状 肾形或圆形 圆形或异形 圆形或异形 圆形 圆形
密度(g/cm3
) 1.16~1.18 0.90~0.92 0.90~0.93 1.14~1.16 1.28~1.30
熔点(℃) 190~240 160~176 160~176 215~225 215~220
吸水率(%) <2 <0.1 <0.1 <4 <5
4.1.5 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不低于 95%。合成纤维主要性能的试验方
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 的相关规定。
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泌水,纤维不得聚团,并应满
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5.1.2 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大含量应符合表 5.1.2 的规定,拌合物中水溶性
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 322
的规定。
表 5.1.2 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大含量
环境条件
水溶性氯离子大含量(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 配预应力筋
的高延性混凝土
不配筋
的高延性混凝土
干燥环境 0.30
0.06 1.0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 0.20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 0.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 0.06
5.1.3 本章的性能要求适用于纤维体积掺量为 0.5%~2.0%的高延性混凝土。
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高延性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
依据表 6.3.1 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
别增加和减少 0.05。
6.3.3 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高延性混凝土的
重复试验,每盘高延性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
配制强度。
6.3.4 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延性混凝土的制备
7.1.1 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干混料(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预拌方式制备,宜采用后
加法加入纤维。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仪器,使用前应确认其检定合格。每盘高延性混
凝土原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1.1 的规定。
表 7.1.1 原料计量的允许偏差
原材料种类 计量允许偏差
(按质量计) 原材料种类 计量允许偏差
(按质量计)
纤维 ±1% 骨料 ±2%
水泥和矿物掺和料 ±2% 拌合用水 ±1%
外加剂 ±1% — —
7.1.2 高延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机转速不宜小于 45r/min。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7.2.1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 搅拌好的高延性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应离析和泌水。
2 高延性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宜在 40min 内用完,当施工现场温度大于 30℃时,应适当
缩短使用时间。不应使用超过初凝时间的高延性混凝土。
3 现场浇筑高延性混凝土构件时,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1.5m。当倾落高度大于 1.5m 时,应加串筒、斜槽、溜管等辅助工具。
4 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应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
5 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其振捣密实,同时应避免离析和分层。
6 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
7 高延性混凝土可采用手工压抹方式进行施工,应纤维分散的均匀性,注意构件
转角处连续施工,不应在阳角处留施工冷缝。手工压抹宜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大于
15mm。
标签:北京高延性混凝土1,石家庄高延性混凝土厂家,河南高延性混凝土厂家,内蒙高延性混凝土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