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抗震加固高延性混凝土技术应用研究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以砌体结构为主的老旧小区房屋老化严重,已不符合现行标准要求,针对城市老旧小区的特点以及补抗震加固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应用新型材料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经济效益, 动城市有机更新的进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主要内容
传统加固方式
基础开挖→绑钢筋→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浇高延性混凝土(压抹砂浆)
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不需要钢筋仅需压抹10-20mm厚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
「四大优势」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高延性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方式相比,具有四大优势:
节省材料70%
节省工期70%
节省综合造价30%
不改变建筑物外立面
高延性混凝土 high ductile concrete
由胶凝材料、骨料、外加剂和合成纤维等原材料组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成型以后,
具有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
2.1.2 合成纤维 synthetic fiber
用有机合成材料经过挤压、拉伸、改性等工艺制成的纤维。
2.1.3 当量直径 equivalent diameter
纤维截面为非圆形时,按截面积相等原则换算成圆形截面的直径。
2.1.4 纤维体积率 fraction of fiber by volume
纤维体积占高延性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2.1.5 纤维用量 fiber content
单位体积高延性混凝土中纤维的质量,以 kg/m3 表示。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力和
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2.1.12 配筋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加固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reinforced high
ductile concrete layer
在原结构构件表面增设一定厚度的配筋高延性混凝土,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构件承载
力和抗震能力的加固方法
配合比确定
6.3.1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依据的情况下,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延性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 0.50,砂胶比不宜大于 0.80。
2 高延性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可按表 6.3.1 选取,并应经试配确定:
表 6.3.1 高延性混凝土的小胶凝材料用量
大水胶比 0.50 0.45 0.40 ≤0.35
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 300 320 340 360
3 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应经过试配确定;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 20%~40%。
4 水泥用量不宜大于 450kg/m
在试配过程中,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进行高延性混凝土强度试验,其中一个可为
依据表 6.3.1 计算后调整拌合物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试拌配合比分
别增加和减少 0.05。
6.3.3 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尚应采用该配合比进行不少于三盘高延性混凝土的
重复试验,每盘高延性混凝土应至少成型一组试件,每组高延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
配制强度。
6.3.4 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延性混凝土的配制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除应符合本规程 5.2.1
条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6.3.6 高延性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调整时,试配的高延性混凝土试件的测试龄期宜取 3d,
终以 60d 龄期的配制强度为准。
6.3.7 高延性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生产适应性验证。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
7.2.1 高延性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1 搅拌好的高延性混凝土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应离析和泌水。
2 高延性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宜在 40min 内用完,当施工现场温度大于 30℃时,应适当
缩短使用时间。不应使用超过初凝时间的高延性混凝土。
3 现场浇筑高延性混凝土构件时,高延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应超过
1.5m。当倾落高度大于 1.5m 时,应加串筒、斜槽、溜管等辅助工具。
4 高延性混凝土施工应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加水。
5 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其振捣密实,同时应避免离析和分层。
6 高延性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覆盖保湿养护。
7 高延性混凝土可采用手工压抹方式进行施工,应纤维分散的均匀性,注意构件
转角处连续施工,不应在阳角处留施工冷缝。手工压抹宜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大于
15mm。